您当前的位置:沙湾古镇旅游网 >> 沙湾印象>>昔日泥水匠 今日灰塑

昔日泥水匠 今日灰塑

昔日泥水匠今日灰塑师

大洋新闻 时间: 2011-10-09 来源: 番禺日报 □何洋 陆凤仪

 

  灰塑,是岭南建筑装饰工艺的一朵奇葩,多分布于山墙顶端、屋檐瓦脊、门额窗框、亭台牌坊上,题材包括花鸟鱼虫、瑞兽、人物等,五彩斑斓,乃建筑物的点睛之笔。如果把沙湾瑰丽动人的古建筑艺术比作一道五彩绚烂的彩虹,那么灰塑艺术就是其中一抹最艳丽的色彩。

 

  在沙湾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中,说到砖雕,首先想到的会是何世良,说到飘色,自然想到的是黎汉明,而灰塑,当属年近七旬的梁棉。从昔日的一名普通泥水匠,到今日的灰塑大师,棉叔用对民间艺术执着与热情,铺就了一条不寻常的艺术之路。

 

  自学成才露锋芒

 

  棉叔是沙湾三善村人,其父曾从事灰塑艺术和建筑行业,因此,他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。但父亲早逝,让他在灰塑艺术上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指点。由于生活贫困,棉叔很小时就子承父业做起了泥水匠。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,适逢余荫山房修缮,棉叔正好参与其中。在砌墙铺砖的空档,他对已经烙印在儿时记忆中的灰塑产生了浓厚兴趣,当时做灰塑的是一位耄耋老人,这位老师傅对待工作的专注和做工的精致给棉叔留下了深刻印象,以至于棉叔至今还历历在目,并深深影响到棉叔。从那时起,棉叔就悄悄地“偷师”,并开始自学,后来正式做起了灰塑。

 

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棉叔默默无闻地耕耘着他的灰塑艺术,直到上世纪80年代,一次偶尔机会改变了他的从艺道路。当年,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沙湾紫坭包公庙要重修,有人提议让棉叔试试去复原包公像。没想到,初出茅庐的棉叔用一个逼真大气的塑像,让大家刮目相看,他也因此成名。

 

  作品遍及珠三角

 

  说起自己的作品,棉叔如数家珍,“沙湾古坝的观音庙、沙湾鳌山古庙、紫坭恭王庙,还有南村员岗、顺德清晖园、西山庙、华南寺、顺峰山公园等,都有我的作品。”棉叔最满意的作品当属南粤苑内的“百鸟朝阳”,在近20平方米的灰塑画中,孔雀、山鸡、喜鹊、天鹅、鸳鸯等百鸟,被塑造得姿态各异,栩栩如生,堪称难得精品。

 

  至今为止,棉叔的灰塑作品已近千个,以瓦脊上的灰塑为主,也有不少是庙宇、祠堂里的神像类灰塑。棉叔早年还因此还上过电视,接受过珠江台的采访。

 

  畅谈灰塑古今

 

  从艺术角度而言,灰塑更考验综合技艺,除了要有美术功底,还要懂得塑造、彩绘等。因此,灰塑制作过程极其繁杂。棉叔介绍,一般瓦脊上的灰塑作品需经历4个步骤,首先是在板上(或墙上)画好底稿,然后做坯、上灰塑型,第三步是定型、塑色,最后是上背景色。然而,真正操作起来绝不简单。从构思到完成作品,每个步骤都凝聚心血,有的大型作品甚至要耗费长达数月时间。

 

  棉叔从事灰塑艺术已有数十年,见证灰塑的发展变化。他介绍,以前多用蚝壳、蚬壳为原材料,将其凿成灰,韧性和粘性都更胜一筹,并且过去"凿灰"的功夫做得足,灰相当细腻。而如今是石灰、纸浆(或纸碎)以及水泥浆的混合物。在颜料上,以前都是用天然矿物质颜色,如今都是用丙烯。若是质量不好的丙烯,久而久之还会出现褪色,远没有过去颜色的持久。“以前一个灰塑要做很久,慢工出细活,但如今为了赶工期,在原料和做工上都有些缩水。”将灰塑艺术作为一生事业的棉叔,对此多少有些遗憾。

 

  不过,让棉叔高兴的是,如今政府对民间艺术越来越重视。随着沙湾古镇旅游开发工程的深入,古镇不少灰塑得以重修,更多新的灰塑面世,届时还有“沙湾古建装饰艺术馆”宣传灰塑艺术等。

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

广州市沙湾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全案策划 公安备案号:440113020009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