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沙湾古镇旅游网 >> 文化沙湾>>沙湾名人>>何炳材

何炳材(19125月~19987月),沙湾北村鹤鸣里出生。他6岁在珠海祠的私塾读书,于1920年转入沙湾庐江学校高小班就读、1924年在广州博文学校攻读英文、1927年考入香港育才书社初中班、1930年在初中毕业试中获高中全期奖学金,升入皇仁书院免费攻读3年。

在他读书的过程中,于1925623日参加了广州市的反帝示威游行,在沙面桥头亲眼看到帝国主义者开枪屠杀游行群众;在港读书时,又经常耳闻目睹外国人欺压华人事件,深感国势积弱。

1931年夏,他怀着“振兴海军,保卫祖国”的强烈愿望,到广州投考了黄埔军校,以名列第三的成绩成为第十九期学生的一员。1932年春,由于军阀争权,时任校长的陈策被陈济棠迫逃到香港,何炳材复回香港皇仁书院继续读书。当他升上大学预科的时候,考虑到家庭经济难以负担,适逢海关招考第三期海事班学员,他报考并被录取了。海事班的正式名称是“税务专门学校第一分校”。

19366月,何炳材毕业被分配到上海海关的缉私舰上工作。1937年“8.13事件后,他在缉私母舰“福星”号返经吴淞口时,遭到日机空袭,险些被击中。

1940年春,何炳材被调到驻香港九龙关的“春星”号缉私舰当代理大副职务。英国眼看德、意、日3国不断扩张,便与我国政府协商,征用了“春星”号等3艘缉私舰改装成炮舰,以保卫香港。何炳材又被调到“长庚”号当大副。

1941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香港沦陷,何炳材藉口探亲,把小孩安置回沙湾老家后,又与妻子从甘竹滩偷渡转入西江,到梧州关担任副监察员。19433月,他到了陆丰分卡当主任,建立起“海面监视哨”,监视日敌舰活动情况。

19443月,何炳材奉调到重庆江务处,在测量船上工作。是时,中国政府要招收一批海军人员加以训练,以接收美国“赠送”的军舰回国抗日,他以第三名的成绩,及中尉军衔编入接舰军官队。19464月,他学成后接舰回国,沿途对古巴、巴拿马、墨西哥、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港、夏威夷群岛、中途岛和日本等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;回南京后又被提升为少校副舰长。

194611月,何炳材作为舰长兼领航员,率领“太平”、“中兴”、“永兴”、“中建”等4舰到南海接收西沙和南沙群岛,并分别在太平岛和中业岛亲手树立花岗岩石碑,作为中国领土的标志。

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挑起内战,何炳材不愿国家分裂,反对内战,于是趁调离“太平”舰的时机,中途脱离国民党海军,到上海任商船的船长、大副等职。国民党海军司令部要通缉何炳材,他跑到香港,先后服务于九龙关“海宁”和“海康”缉私舰队。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林大琪、李国安的策动下,何炳材发动了九龙关起义。1950613日,27艘起义舰艇安全驶达广州市。

解放后,何炳材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,先后任“奥必达”轮船长、交通部广州航道工程局测量队长、广州海运局“渤海一号”远洋拖轮船长、“中波友谊”号挖泥船船长,并历任万吨级轮船长。19657月起,他担任广州海运局船员培训班副主任兼训练船长,先后训练了驾驶员和轮机员共130人,其中有些学员已升任机长、船长、船队队长以至副局长等职。

1975年,何炳材因患心肌劳损而退休。

在退休期间,为了发展国家的航运事业,他于1979年编译了《印度尼西亚航道指南》和《中国航道指南》第一部分;又应聘担任海运局船舶技术研究所顾问;1981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;1983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1990年,何炳材被评为“广州海运十大功臣”之一。1998年因年老体弱,不幸病逝。

何炳材的一生,为祖国的航海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他的遗著有:

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《船舶防损与救护》、《海洋与港湾拖船技术作业》;由广州海运局船员培训班出版的教材《引港》、《船艺》、《船舶操纵》和《船用英文》(上、下册);广州航海学会刊发的论文《大风浪中的船舶操纵》、《安全航速在避碰中的应用和体会》、《并拖船驳作小圈回转的操作经验和分析》、《莲花山航道通航分隔制的设想》、《琼州海峡通航分隔制的设想》和《学好本领战胜台风》;广州海运局科研所刊发的论文《华南经济航线》、《充分发挥琼州海峡北水道的作用》等20多篇。他先后获合理化建议奖9次、科技金奖1次,有7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。